安徽网淮南消息 近年来,淮南市潘集区潘集镇以党建引领“网格+”工作为牵引,着力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推动实现基层党组织服务“零距离”。
一是细化服务结构,拧紧基层治理“多元阀”。以自然庄为单位,建立“党支部+网格+党员示范户+党员志愿者”服务模式,增强工作合力。坚持小事即刻办理、见行见效;难题协调上报、联动推进的工作原则,落实“网格+”工作模式,推动网格化机制逐步形成“横向拓展、纵向深入”的动态有机整体。建立邻里纠纷、技能培训、就业需求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台账,逐一解决。今年以来,成功调处各类邻里纠纷40余起,开展各类培训29次,举办招聘会11次,帮助解决就业岗位13个。
二是整合资源力量,织密基层治理“共治网”。以村民自治为基础,将村医、老党员、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各类人员纳入网格力量,引导党员群众健全“支部牵头、网格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治理模式。依托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今年以来,累计走访慰问困难群体60余户,帮助留守儿童实现“微心愿”25个。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依托“积分超市”,全面开展潘集好人等评选活动50余次,选树优秀典型10余例,弘扬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是延伸服务链条,创建基层治理“新模式”。推行“3+1”交流服务体系,定期召开网格员+群众“交心板凳会”、片区民警+群众“普法茶话会”、老党员+群众“授业座谈会”。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把握春节群众返乡、清明祭祖等时间节点,用好村级活动场所主阵地,围绕群众急需解决的“急、难、愁、盼”开展商讨,研究制定符合群众利益的解决办法。同时,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普法教育、政策宣传、理论宣讲等活动17场,切实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
(朱琛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