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芦集镇:“人大代表+”调处模式 赋能基层治理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安徽网淮南消息   今年以来,淮南市潘集区芦集镇人大将代表履职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结合,引导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六尺巷工作法”,开展“人大代表+”调处模式 ,赋能基层治理,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有力有效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人大代表+宣传”模式,强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

芦集镇人大利用安徽智慧人大代表履职平台,积极探索人大代表进网格履职工作机制,以“询问+宣传+讲解”形式,组织代表走村入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惠民政策宣讲和矛盾纠纷摸排等工作,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日常普法宣传紧密结合,积极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渠道表达个人诉求、维护自身权益,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的法治素养、法律意识,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2024年以来,芦集镇区镇两级人大代表累计开展法治政策宣讲工作10余场次,参与群众600余人。

“人大代表+调解”模式,助力矛盾纠纷化解稳控

芦集镇人大用好用活镇村人大代表活动室(站)这一重要平台,激发人大代表履职活力。每月15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代表接待日”活动,畅通民意反映渠道,与镇平安法治中心共同建立日常信访矛盾纠纷问题线索联动排查工作机制,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置,帮助群众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芦集镇人大代表协助或参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余起,调解率达100%,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为基层法治建设贡献了人大力量。

“人大代表+监督”模式,确保矛盾纠纷闭环销号

芦集镇人大通过镇村人大代表活动室(站)接访与代表下访相结合的形式,对排查收集的各类信访矛盾纠纷问题线索及时进行分类归集,形成工作台账,与镇平安法治中心密切联动,积极配合,实时跟踪监测每个问题线索的发展变化情况。同时,芦集镇人大对重点人员和排查发现的每个问题安排1至2名代表全程跟踪调解,定期回访,并对整个调解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排查调处工作闭环,落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工作导向,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石殿军)

安徽网淮南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矛盾,纠纷,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