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大通区:“四化联动” 激发党内组织生活新活力

安徽网淮南消息 近年来,淮南市大通区以锻造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钢筋铁骨”为导向,通过常态化推进、多样化开展、贴心化服务、规范化落实的“四化联动”模式,不断激发党内组织生活新活力。

常态化推进,推动组织生活往真里走。印发《关于提升党支部组织生活质效的实施方案》,明确“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具体要求,推进组织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制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上报制度,党支部依据每月工作重点和上级最新精神确定当月主题党日活动内容,确保主题党日活动贴合实际、与时俱进,做到靶向精准,入脑入心,党支部每月上报党员活动日计划和活动开展情况。同时,区委组织部统一为每个支部印制了《基层党组织会议记录簿》,要求各支部认真详实记录,规范填写,确保据实记载、有据可查。

贴心化服务,推动组织生活往心里走。创新“组织生活+实践服务”工作模式,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党内组织生活从“会场”向“现场”延伸,开在基层一线。鼓励党员干部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贫困家庭,依托自身行业部门优势,解决在农民产业发展、企业发展壮大以及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等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就业援助等活动,回应群众所思所盼;设立党员先锋队、党员示范岗,实施农村党员户挂牌行动,引领党员在乡村振兴、环境保护、文明创建等任务中展现担当、锤炼党性。大力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入企走访连心等活动,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形成面对面帮扶、点对点解困的工作局面。今年以来,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实践服务活动200余次,惠及群众3000余人。

多样化开展,推动组织生活往深里走。紧扣党员学习需求,线上线下结合,有声有形贯通,把党员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充分发挥区党校作用,邀请专家教授、部门负责同志等开展专题授课,确保理论学习入脑入心。把乡村振兴最前沿、项目建设主战场、推动发展第一线作为党员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的“练兵场”。党员干部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实践课堂”中深调研、献良策、促改革、助发展。举办“擂台比武”活动,村干部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等谈经验、讲成效、谈体会、谋未来,将传统的“一人讲、众人听”形式转变为“上下联动、相互切磋、全员参与”的“擂台比武”,把党员教育培训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业绩成效。依托73个远程教育站点,让农村党员“线上”学习农业技术,真正让“田间课堂”满足农村党员“刚需”。用好大通万人坑、上窑新四军纪念林等本地红色资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引领党员身临其境参加组织生活,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让党性教育进一步具象化,增强组织生活吸引力。

规范化落实,推动组织生活往实里走。每季度对党内组织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及时查找不足,总结和推广党内组织生活的经验做法,对“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不规范的,通报限期整改。研究制定抓基层党建工作实地考核方案,分领域细化考核指标、评分细则,区委组织部组织熟悉基层党建工作干部组成考核组,深入乡镇(街道)党(工)委、区直机关工委、园区党工委进行实地走访、现场调研。采取“一述一评”方式,党组织书记围绕各自领域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自下而上逐级述亮点、述问题、述打算,上级党组织书记逐一点评,指出存在问题和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达到了红脸出汗、提神醒脑的效果。同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基层党员群众代表对述职对象进行现场测评,构建起“党建行不行、群众来评定”的工作机制。(通讯员  / 王嫚)

安徽网淮南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活动,基层,党员,党建,组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