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芦集镇:以村庄发展“点点星光”,汇聚乡村振兴“满天星辰”

近年来,淮南市潘集区芦集镇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蓄力提升村级党组织政治引领力、发展推动力、人才战斗力、群众凝聚力,推动建成党建引领乡村振步步为营,行稳致远,以村庄发展“点点星光”汇聚乡村振兴“满天星辰”。

“头雁领航”强队伍,点亮“担当实干”星光。始终坚持把建强村级班子队伍当作一项长期任务来抓,通过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村干部的理论素养与文化水平。开展村(居)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活动,在比武中明方向、找差距、补不足,在学中立标杆、定目标、聚合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干劲。开展“导师帮带”,摸排储备村级后备干部28人,组织到村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矛盾调解、服务群众等重点工作一线跟岗锻炼、磨砺成长,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结构优、干劲足的强村富民“头雁”队伍。

“书记领办”抓项目,点亮“集体经济”星光。从严压实村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紧扣村级发展新需求、新项目,因地制宜确定资源盘活、村企共建、农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整合“三资”资源,结合城北村和美乡村中心村项目,桥西村、石集村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项目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广代楼酥瓜、店集贡米、红颜草莓等农特产品。做好“农管家”农业大托管、佳益米业优质粮源基地、三福粮油生产线技改、如意粮油仓储罐扩容、桥西村蛋鸡养殖扩群、城北村产业园扩面等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探索项目带动“联农带农”产业发展的“芦集路径”,确保实现村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双增收”。据统计,2024年全镇14个村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收入540万元以上,为解决当地农户就近务工,全镇利用“联农带农”机制开发公益岗位51个、临时务工岗位112个,务工人员每月增收在580元以上。

“人才领衔”调结构,点亮“产业振兴”星光。着力加强农村技能型人才聚集锻造,挖掘大棚种植、蛋鸡养殖、土地托管等经营主体的“致富带头人”“土专家”“新农人”组建“乡村工匠”库。把优秀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负责人列为村级后备干部库,作为村“两委”成员发展,择优发展为党员,着力让“领头雁”和“带头人”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先锋。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关键节点,引导农户以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式种植作物,帮助经济相对薄弱村脱胎换骨、改善原貌。在春节期间发布“致在外创业芦集人的一封信”,举办“迎老乡建家乡”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鼓励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发挥乡贤作用,汇聚人才力量,赋能产业振兴动力。截至目前,全镇在册的致富带头人12人,参与土地托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家,在乡村工匠库的“新农人”“土专家”16人,非遗项目传承人3人,参与科技特派员的专家14人。

“三治”融合强服务,点亮“乡村善治”星光。聚焦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推深做实网格化管理服务,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动员乡镇干部下沉企业、辖区经营场所排查安全环保隐患,夯实安全稳定根基。鼓励入党积极分子、退役军人、乡贤等进驻网格,组织开展送学上门、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志愿活动,收集村民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困难诉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发挥信访维稳矛盾纠纷调解小组职能,落实信访维稳走基层行动,打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格局。探索成立“党员联系户”工作方式,完善“村党组织—网格—党员联系户—群众”的“抓管带”体系,实现信息及时掌握、服务及时跟进、矛盾及时调处。(石殿军)

安徽网淮南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乡村,村级,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