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做好“乡村工匠”文章 培育牛肉汤产业人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人才亦是关键。2023年以来,淮南市乡村振兴局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以培育“乡村工匠”为抓手,强化乡村振兴特别是淮南牛肉汤及其相关产业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支强大的淮南牛肉汤人才队伍。

深入挖掘培育技能人才。根据国家乡村振兴局等8部门《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乡村振兴局等8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市乡村振兴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教体局、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文旅局、市妇联等7部门,结合我市实际,启动实施乡村工匠培育计划,深入挖掘培养一批、传承发展一批、提升壮大一批从事乡村手工业、传统工艺、现代种植(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服务业的工匠人才共306名,其中从事牛肉汤制作和豆制品制作、粉丝加工,以及传统烧饼等牛肉汤相关产业的第一批乡村工匠49名,占近六分之一,为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构建培育机制规范动态管理。对乡村工匠培育台账进行动态管理,对有培养潜力、技艺精湛、带动产业发展强的牛肉汤产业和其他工匠要分门别类建好乡村工匠信息库。支持各县区设立乡村工匠工作站、名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通过师徒传承方式,传授技艺,提升工匠技艺水平与创新能力。采用政府、专家、院校、企业四方联动,“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相结合方式,对乡村振兴工匠,特别是牛肉汤产业人才开展技艺提升、主体创办、品牌打造、电商营销等能力提升培训。

支持创业就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实际,打造和扶持一批基础条件好、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就业帮扶车间、非遗工坊、淮南牛肉汤示范店等转型升级、发展壮大。鼓励和支持聘请乡村工匠名师、大师进学校、进课堂,构建传统工艺传承教育体系,重点在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基础上,带动更多人员参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淮南牛肉汤的职业认可度、产业影响力。(通讯员 / 熊文田)

安徽网淮南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牛肉汤,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