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淮南消息 近年来,淮南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绿色食品产业为引领,通过“强载体、育链条、塑品牌”协同发展模式,推动豆制品产业向全链条、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2024年豆制品全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10.4%,产业规模与品牌影响力实现双提升。
强载体。实施绿色食品园区建设工程,打造豆制品产业发展载体,集聚豆制品生产企业16家。潘集区投入3.5亿元建成占地80余亩的豆制品产业园,配备标准化厂房、供热、冷库、污水处理等设施,已入驻企业3家、在谈2家。八公山区在不断完善工业集聚区豆制品“园中园”配套设施的同时,加快推进豆制品生产专业园建设。搭建“转型发展大会”等招商平台,不断引入新的豆制品企业,2024年总投资4.93亿元的3家企业建成投产、1家企业项目开工、1个项目签约。
育链条。积极落实奖补政策推动豆制品生产企业产能增加、质量提升,2024年通过惠企政策奖补豆制品企业共计200余万元。构建豆制品全产业链生态圈,培育设备制造、包装物流等配套产业,开展豆制品及衍生菜肴研发,全市现有1家豆制品设备生产企业、4家豆腐宴酒店及包装、物流等服务企业,开发豆制品200余种,衍生菜肴400余种。开展豆制品精深加工技术攻关,安徽豆福豆制品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研发的“冻豆腐”进入中试阶段,吴氏豆制品有限公司“千张压缩脱水技术”深受速食企业欢迎。
塑品牌。全力推荐“八公山泉、玛瑙泉”等淮南豆制品参与长三角绿色农产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在央视综合频道、经济频道、纪录频道品牌强国栏目宣传豆制品产业。“八公山”豆腐成功入选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淮南豆制品市场占有率约10%左右,网红“玛瑙泉”红油腐乳年销超千万元,安徽迎淮豆制品公司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深挖梳理豆腐的历史脉络,大力弘扬豆腐文化,连续举办20届“中国豆腐文化节”、2次“全国豆腐菜肴烹饪大赛”,有效提升淮南豆制品及“豆腐宴”的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熊文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