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三早三强”打好春耕备耕主动仗

安徽网淮南消息   今年以来,淮南市紧紧围绕在地夏季粮油作物春管为重点,落实各项备耕措施,努力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小麦一二类苗占比85%,油菜一二类苗占比85.47%,苗情总体较好。

早谋划强基础。淮南市坚持“早”字当头,及时下拨2025年提前批次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8213万元和871万元,提前谋划制定小麦“一喷三防”中央财政资金补助全覆盖政策的实施方案。抢抓春播前的有利时机,全速推进2024年结转的2.17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建设,确保4月底前所有项目主体工程完成。积极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全力组织寿县凤台县申报高标准农田增发国债项目16.93万亩。积极开展农田工程设施排查,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设施开展全方位全覆盖的管护巡查,确保不影响春耕生产。

早行动强监测。组织和协调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把高性能的农业机械集中投入到农机春耕备耕作业中,计划投入农机4500台套。对全市2025年农机跨区作业需求情况进行摸排,加大农机具维修保养和人员培训,计划向上级申请农机跨区作业证1540张。加强监测预警,为不误农时抓好春季田间管理和有效应对雨雪冰冻天气提供支持。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墒情监测4次、苗情监测10次、灾情监测5次,开展麦蜘蛛、白粉虱、麦田杂草调查等12次。目前全市小麦一二类苗占比85%,油菜一二类苗占比85.47%,苗情总体较好。

早储备强服务。全市以自贮、联贮、联销的方式,分阶段做好春耕物资储备。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目前全市肥料储备约62880吨,农药储备约1222吨,种子储备约9539吨,农膜储备约532吨,农资供应充足。加大农业执法巡查力度,为农户用上“放心农资”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农资执法检查127次,出动执法人员541人次,监督检查农资生产企业9家,检查农资经营门店528家,查办案件1起。持续落实农技人员包村联户责任制,全市150多名农技人员成立30多个技术指导组,主动对接服务7424个种粮大户,有效降低去冬今春温度偏高对全市小麦、油菜造成的不利影响。(郭庆辰  马雨晴  陈磊)

安徽网淮南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农机,农资,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