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南市以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肥药、粪污、秸秆和水产等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创新防治方式,推动农业绿色健康发展。2024年,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8%、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46%、化肥农药用量连续多年实现负增长。
推进农药化肥“瘦身”。以作物为主线,围绕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辐射带动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助力农药减量控害。建成小麦、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34个28.45万亩,辐射带动84.1万亩农田,实现主要农作物平均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9.52%。围绕精准施肥,不断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普及应用,2024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3.43%。扩大配方肥料、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和缓释肥料应用,进一步提高化肥利用率,全年三大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2.5%。
推进粪污秸秆“再生”。以安徽粮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淮南智农有机肥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发展“秸秆变肉”、秸秆生物质炼制和秸秆肥料化等工程,目前已培育出500吨以上秸秆产业化利用企业110家。2024年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量达166.12万吨,年产值15.6亿元。大力推广“截污建池、收运还田”、“农牧结合、制肥还田”、“异地集中处理中心模式”三大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模式,不断提高利用水平,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已达100%,年畜禽粪污产生量455.1万立方米,利用量436.1万立方米,利用率达95.8%。
推进水产养殖“焕新”。深入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持续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2024年全市共建设“五大行动”示范基地48家,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1600亩,改造后的标准化池塘可以实现亩均单产1000公斤、亩均效益3000元以上。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1万亩,累计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10万亩以上,有效提升了全市水产养殖的环境友好性和生产效率。(桑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