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农业农村局:念好三字诀,做好乡村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文章

安徽网淮南消息  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人才工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从乡村人才培育、选树、招揽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构建农业农村领域人才务农、人才兴农、人才助农的良好机制,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念好“育”字诀,壮大农业生产经营队伍。以发展稻麦、大豆、肉牛、水产、蔬菜等产业为重点,安排市本级资金195万元,培养高素质农民1825人。推荐认定省级乡村工匠名师20人、市级乡村工匠235人、县区级乡村工匠136人,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从业人员技能提升,直接培训从业人员2104人,带动就业2408人。探索完善农民经营管理培育新模式,着力打造一支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队伍,2024年,新培育“头雁”人才34人,带动全市家庭农场发展到5258个,农民合作社达到5433个。

念好“选”字诀,助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推进乡村人才选拔工作,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2024年,全市评定乡村振兴高级人才74人、中级人才27人、初级人才46人,人才结构不断优化。推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四大体系”融合贯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市拥有科技特派员855人,实现全市具有农业生产能力的村和社区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组建由30名副高级以上职称农技专家人才组成的“农业生产统一经营人才智库”,为全市农业生产提供智力支撑。

念好“揽”字诀,促进产业人才融合发展。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引进和稳定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2023年以来,通过公开招聘研究生以上学历急需紧缺人才10人。围绕淮南牛肉汤、八公山豆制品等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与江南大学、中国食品行业协会等科研院所合作,发挥其人才优势,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在八公山设立“大豆产业研究中心”,派驻院长1名,研发人员3名以上。市农科院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初步达成协议,在淮南市农科院建立草莓专家工作室,助力淮南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王琳)

安徽网淮南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