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登芬 ‖​ 苔花如米见精神

在洛间古战场西,在206国道南侧,耸立着一所靓丽、宽敞的学校,淮南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有名的花园式学校。院内花廊、花池有常年开放的月季花,栀子花,东青花、太阳花、向日葵花、更有不起眼的苔花,又名苔藓花。

走进校园,仔细观察教学楼前后,围墙内外,墙跟石缝间,路边阴潮处一排排、一行行、一颗颗苔藓花竞相生长,一朵朵小花竞相开放,再有教学楼内十几个班级的“小苔花”(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竞相闪光。

清代大诗人袁枚所作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说的是苔藓生长在阳光照不到的阴暗潮湿处,但它依然拥有自己的青春,绽放出生命的活力。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却也像高贵的牡丹一样尽情绽放。

校园的“小苔花”微小,在广袤的大自然中显得如此渺小和微不足道。但令人动容的是它却有着如牡丹般绽放的勇气和决心。牡丹向来是高贵、华丽的象征,备受人们的赞美和喜爱。而苔花没有牡丹那么娇艳,没有牡丹那么硕大,却依然怀揣着对美好的向往,毫不怯懦的展现自己的生命之美。这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是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或许都如苔花一般,平凡而普通。我们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出众的容貌,没有过大的天赋,然而大文人袁枚的诗告诉我们,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渺小并不代表着无能,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都有权力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精彩。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我们有梦想,拥有追求,就能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想想那些在边远山区默默坚守的同事、同志,想一想那些在省、市、县特殊学校工作的教职员工,更想那些在特殊教育学校师友,和社会上千千万万残疾儿童,他们工作、学习、生活何等艰苦,环境何许艰难,但他们依然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为孩子点亮希望的明灯,淮南特校的老师们不仅敬业教学,课余时间还忙奔乡村、偏远地方送教上门,汗水浇灌着生长在社会角落中的小苔花。每想到在城市角落工作的清洁工,他们的工作何许不起眼,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创造清洁的城市环境。还有那些为了梦想不断拼搏的创业者,或大或小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但依然怀揣着信念,勇往直前。这些都是平凡的苔花,却在各自的领域里开放出了不平凡的光彩。

这首诗也让我们反思社会对成功的价值和定义,在一个过于注重外表和物质成就的时代,往往忽视了那些平凡而又真实的努力,追求万众瞩目,却忘了生命本身的意义在于成长和绽放。苔花的存在提醒我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每一次勇敢的尝试,都是生命的绽放,都值得被尊重和赞美。

令人欣慰的是淮南特殊教育学校1992年建校以来,数任校长都是坚持苔花理念教育人,特别是今年初刚走马上任的彭永红校长提出了:苔花如米见精神,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出了《苔花精神》治校方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攥紧力量,顽强生长,树干上、山石间、沼泽旁、墙角缝都有苔花的生命在萌动。苔花的自我标刻决定了其对生命的认知,残疾孩子亦如苔花面对环境的艰苦,面对前路未知的迷茫,当涵养“苔花”不凭、不依、不卑、不亢的品质,用笃定前行点亮初心,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奋斗追梦理想。淮南特校致力于培养学生励志的苔花精神。

作者自语,花有千般娇柔,柳有万种妩媚。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有喜欢雍容华贵的牡丹,有人喜欢隐逸归真的九华,有人喜欢清秀脱俗的碧莲,而我却对平凡寻常的苔花情有独钟,因工作关系,我爱淮南特殊教育学校,更爱苔藓花……

安徽网淮南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生命,平凡,绽放,苔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