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访企入村听民声 开门教育解难题

淮南日报消息   “感谢有关部门对我们的帮扶指导,两个问题都解决了!”近日,八公山区工作人员对安徽豆香园食品有限公司回访时,企业负责人张先生对八公山区为企纾困,表示感谢。

这缘于前段时间访企入村行动中,八公山区了解到企业冷库容量不足难以满足生产需要、希望帮助联系产业专家的诉求,及时采取措施,八公山区工业集聚区协调地块用于冷库建设,走访单位区委组织部对接省农科院食品研究加工所,帮助企业搭建研发平台,目前专家已赴企业帮扶指导,后续将持续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助力产品研发升级。

近期,八公山区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访企入村专题行动,聚焦急难愁盼,持续推动为企优服务、为民解难题,确保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以上率下,领导干部带头“走下去”

八公山区委、区政府将专题行动作为改进作风的重要抓手,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召开五次区委常委会、工作调度会等,亲自调度推进专题行动,确保专题行动、专人负责、专班调度、专项推进。

该区四大班子成员及法检两长带头深入一线调研,倾听群众呼声。走进淮南市汉风陶瓷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区委主要负责同志现场听取了企业关于搭建区域文化交流平台的建议后,随即安排区文旅局与企业对接,指导企业用好八公山风景区内聚云庐研学中心平台资源,开展非遗陶艺制作体验项目,并推荐企业于6月中旬参加中国旅游商品大赛,提升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市场。截至7月上旬,该区24名县级干部包保走访企业74家,32名区、镇干部赴21个行政村,走访农村经营主体24个、农户32户、村干部26名。

把脉问诊,问题诉求逐个“收上来”

访企中,八公山区领导干部现场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及建议,了解党委和政府在要素保障、政策扶持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入村时,着重摸排农村经营主体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经营管理等情况,了解监测对象农业生产、就业增收、政策落实等方面诉求。

“之前客人来农家乐吃饭,从景区通行有困难,从外面绕行又不方便。”八公山区青琅玕酒店负责人许先生高兴地说:“没想到问题反映后,现场区里就联系风景区管理处协调解决了!”

专题行动开展以来,八公山区县级领导干部收集各类问题及建议96条,现场办结15条。综合办公室按日梳理汇总走访台账,对于现场无法解决的问题,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期办结。目前累计办结76条,其余事项正在加紧推进,由联络员协助走访负责人共同跟踪督办,办理结果及时向走访对象反馈,形成“问题收集—分类交办—限期办结—跟踪回访”全闭环工作机制。

靶向施策,政策服务精准“送下去”

八公山区在访企入村中同步开展政策宣讲,宣传各级出台的关于制造业用工、人才、金融等政策措施,注重利用“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平台推动惠企惠农政策落地。在淮南途景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八公山区领导干部详细介绍了该区人才引进、人才保障措施,及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安徽繁荣世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有意向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区科工局现场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的优惠政策、申报条件、流程及优势进行了详细解读,并组织企业同第三方机构进行了对接。

针对企业当前经营中的堵点、难点,八公山区采取针对性措施,务实高效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鼓励企业坚定信心、做大做强。安徽杜阿姨食品有限公司反映工业集聚区供气不稳定,区科工局积极对接供热企业协调优化供气方案,保障企业平稳安全用热。淮南市鑫溯鞋业有限公司反映完善消防设施的需求后,区消防救援局牵头开展专项指导,工业集聚区服务中心牵头按照标准对企业租用厂房消防设备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

改进作风,群众满意不断“提上来”

八公山区坚持开门教育,注重从“小切口”入手,改善“大民生”,问题请群众提、整改与群众商、效果由群众评,让群众可感可及。

针对村民提出面向农村老人开展义诊的诉求,该区卫健委组织基层医疗机构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入户义诊行动,累计为77名监测户、残疾人、慢性疾病患者等重点群体提供上门健康服务,打通医疗服务惠民“最后一公里”。针对村民反映村内道路路灯不足、道路转弯处缺少广角镜问题,该区住建局第一时间联合相关单位现场查看,将路灯、广角镜等纳入项目设计,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施工安装。种植大户希望获得果树种植技术指导,该区农水局积极对接,帮助联系市农科院专家实地开展了专业技术指导……

“成效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访企入村专题行动中,八公山区通过“出门”摸排、“敲门”问需、“上门”解忧,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以企观政、以农观政中改进作风,赢得群众真心点赞。

记者 何婷婷 通讯员 梁晓培

安徽网淮南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教育,企业,走访,八公山区,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