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日报消息 就业,乃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仅是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的关键所在,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筑美好未来的重要引擎。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淮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着眼新定位、勇担新使命,承压而上、积极作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显著成效。
拓展优质就业岗位
聚焦服务淮南市七大新兴产业和规上制造业企业用工、培训等需求,统筹就业补助资金、产业资金,为重点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劳动者高质量就业。扎实开展“三级三方服务千企”活动,精准对接重点企业用工需求,22名人社部门包保领导、19名人社专员每月对40家包保企业进行走访、电话对接,向企业宣传就业人才政策、邀请企业参加各类招聘会,为企业安排培训机构16家,匹配对接人力资源公司18家,累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665人。
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创新打造“2+N”招聘会、“招才引智高校行”两大核心品牌,构建“市场招聘链+校园引才链”融合机制,全力助企招工引才。今年以来,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47场,累计服务企业6761家次。创新开展线上“直播带岗”“入企探岗”直播活动,搭建企业和求职者线上便捷对接渠道。深化校企人才引育合作。立足产业人才需求,在市内外高校持续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先后组织355家次重点产业企业在省内外高校举办校企对接招聘会18场,通过“政策宣介+岗位推送”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淮就业创业。
激活创新创业动能
深入实施“创业淮南”行动计划,围绕全市产业优势,积极做好创业场地供应、创业资金支持等工作,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人员、退役军人、科研人员等创业者2264名,支持高层次创业团队18个。今年以来,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4亿元,拨付财政贴息及奖补资金920万元,扶持自主创业1055人,带动就业3000余人。依托安徽省创业服务云平台、淮南市创业服务云平台,发放电子创业券250万元,为1473家企业提供创业服务。开办两期“创业淮南训练营”,60名创业项目负责人参加,提升了创业者决策、经营和管理能力,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氛围,形成以创业带就业,以创业促就业的新格局。
推动技工强市建设
以技能人才培育为突破口,深化技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新增技能人才15091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2252人,占比达81%。深化高校毕业生“一试三证”评价制度改革,推动技工院校与各类高校合作,打通“技能+学历”通道。目前,全市6所高校共备案133个职业工种,15275名毕业生参加技能评价并取得高级工证书。开展“技能照亮前程”职业技能培训行动,打造“淮南工匠”技能培训品牌。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2个。全省率先开展企业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的评聘试点,评选出3名首席技师,4名特级技师。聚焦“6+1”产业体系,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
着力帮扶重点群体
推进“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实施“千企进校园 万岗进万家”“改进作风 访企入村”等专题活动,统筹抓好就业政策落实、岗位开发、服务优化等工作,推动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今年以来,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10人,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326人次390万元。公开招募275名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就业见习,常态化发放159名2025届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23万元,为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900余万元。发挥失业保险兜底帮扶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2.24万人次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待遇3906万元,代缴医疗保险2万人次785万元。
记者 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