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网消息 看病花钱少了、住院天数短了、陪护难题缓解了,这是淮南医保改革带来的实在变化。7月9日,记者从市医保局获悉,今年以来,市医保局多措并举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打出政策组合拳,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DIP付费改革、带量采购扩围、动态调价、免陪照护四箭齐发,患者负担年均降幅超12%,节约采购资金过亿元。
市医保局力促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参保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在支付方式改革上,DIP付费2.0版正式落地,形成3890个本地化病种目录并完成清算。改革成效显著,患者住院天数年均降5.72%,次均费用降6.56%,个人负担直降12.29%。医院救治疑难重症能力同步增强,三、四级手术量年均增长超9%。
带量采购扩面增效。淮南市率先加入三明采购联盟,开展市级药品耗材集采,覆盖78家二级以上医院,预计节约资金612万元。前5个月全市集采药品金额9387万元,因降价直接为群众减负1.02亿元。
医疗服务价格“有升有降”动态调整。护理、手术类27项提价,检查、检验类65项降价,优化医院收入结构1922万元。新增婴幼儿视网膜检查等惠民项目,加速引入沪苏浙地区新医疗技术服务。
“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广受好评。4月份,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第一人民医院)率先开设免陪护病房,提供医疗护理与生活照料服务,已惠及220名患者。7月份,市中医院、凤台县人民医院、寿县人民医院3家医院也陆续推广该项服务,让更多患者住院无忧。
据了解,市医保局将通过深化医保支付改革和优化集采与价格机制,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在支付改革方面,将修订DIP付费办法,扩大基金覆盖范围并探索纳入更多类型;对重点学科相关病种给予激励,新增市级中医优势病种并加大支付倾斜;同时完善辅助目录和优化拨付流程。在集采与价格方面,将落实集采任务并扩大目录,年内完成价格动态调整评估,合理制定基层“上门服务费”并优化价格结构。这些措施旨在减轻群众负担,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记者 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