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日报消息 为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普通中小学招生工作的各项要求,稳妥做好淮南市2025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市教育体育局结合全市实际,制定了相关招生政策。
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保障适龄儿童就学权利。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要严格遵守免试就近入学规定,不得通过文化课考试测试等方式选拔学生。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县区适龄儿童少年人数、学校分布等因素,按照确保公平和免试就近原则,科学制定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划分方案,确保政策全覆盖。公办学校须按照划定学区招生,乡镇寄宿制学校招生范围由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确定,民办学校应在审批范围内招生。各县区要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发挥联控联保机制作用,履行控辍保学法定职责。
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科学部署职普融通试点。普通高中实行属地招生,市区普通高中在市区招生,寿县、凤台县普通高中在本区域内招生,民办普通高中招生范围与所在地公办高中一致,实行同步招生。淮南市将淮南一中、淮南二中、北师大淮南实验学校等多所学校招生计划(不含单设志愿招生)的80%分配到市辖区各初中学校(社会报名点),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不单独设置指标到校生最低录取分数线。严禁将指标分配与初中升学率挂钩,严格落实属地招生要求,不得跨区域分配指标。我市遴选淮南经济技术学校、寿县科技学校、凤台县科技中等专业学校等三所中职学校,举办学制三年的“职普融通试点班”,探索合作共建、职普融通、多元选择、发展特长、个性成长的育人机制。
加强招生监督检查,严惩违规招生行为。各地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审批谁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举办谁负责”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招生政策。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应畅通举报申诉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广告的监管,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健全违规招生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及时制止和纠正违规行为,保障招生工作规范有序。
(记者 梁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