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凤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全国展览展映

人民网安徽频道消息    在日前启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览展映活动”中,淮南市凤台县国家级非遗凤台花鼓灯传承人邓虹名列其中。活动通过影像资料、人物访谈等形式,全面展示凤台花鼓灯的独特魅力。

此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图书馆共同主办,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非遗保护中心以及300余家各级各类图书馆联办。活动包括“藏诸名山,传之其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和“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七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成果展通过“滔滔长河”“巍巍高山”两个篇章,系统全面介绍我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十年成果,将持续至10月31日。展映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展映44部第六批记录工作优秀成果综述片。

“我这一生,就做了一件事——跳花鼓灯、教花鼓灯。”年过八旬的邓虹这样总结自己的艺术生涯。1957年,年仅13岁的邓虹进入凤台县推剧团,与花鼓灯结缘,师从李兆叶、陈敬芝等著名花鼓灯老艺人。邓虹专攻花鼓灯中的“兰花”角色(女性角色统称),她与搭档张士根编导表演的《小花场》在1986年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荣获编导三等奖和表演三等奖,让凤台花鼓灯登上全国舞台。自1990年以来,邓虹致力花鼓灯新生代培养工作,先后培养了近300名学生,将花鼓灯技艺薪火相传。她的传承记录《邓虹——花鼓灯(凤台花鼓灯)》被评为优秀成果。

记录保存是非遗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文化和旅游部自2015年起实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十年来,已支持对2290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记录。此次活动将全面展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成果,讲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记录工作者的感人故事,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常开胜)


安徽网淮南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记录,国家级,传承,非遗,花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