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日报消息 淮南市通过强化政策支持、服务监管、产销对接、宣传引导等方式,推进“惠民菜篮子”民生实事提质增效。今年以来,43家“惠民菜篮子”商超统一启动运行39天,累计销售平价菜1078吨、让利于民217.5万元,有效保障了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和“菜篮子”价格平稳运行。
强化政策支持,鼓励门店参与。市、县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奖补参与“惠民菜篮子”的门店,对在节假日、突发事件及物价上涨期间,平价销售蔬菜、猪肉等行为给予财政补贴。对参与门店暂缓实行峰谷分时电价,降低用电运营成本。将参与门店纳入保供稳价企业名录和应急投放网点,保障关键时期供应不断档。2025年,参与“惠民菜篮子”活动门店43家,较2024年增加9家,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强化服务监管,规范门店运营。市政府修订出台《淮南市“惠民菜篮子”门店监管办法》,明确申报认定、退入机制和奖补政策,规范管理制度。修订出台《“惠民菜篮子”活动评价考核奖补办法》,确保门店运营规范有序,每天销售的菜品新鲜安全,让利金额、幅度达到惠民标准。在活动期间,每天对9个监测点的农副产品市场价格实施精准监测,确保活动期间粮油肉蛋菜等农副产品市场价格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活动提供准确的市场对比价格。
强化产销对接,降低流通成本。进一步扩大“惠民菜篮子”让利空间,引导门店与具备对接条件的蔬菜生产基地或农副产品经销商签订产销对接协议,建立安全、稳定的货源渠道,通过订单合作、基地直采、集采集配模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充分保障蔬菜、肉类新鲜低价供应。同时通过集中采购配送优化供应链,降低各环节成本,提升供应效率与商品品质价格优势,让市民“菜篮子”拎得更实惠、更放心。
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品牌影响。在元旦、春节、“五一”等重要节点,准确宣传报道本地市场供应和价格情况,依托媒体广泛宣传惠民让利政策,向社会发出政府调控物价、稳定市场的积极信号。鼓励惠民销售门店充分运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宣传海报等多渠道宣传,树立品牌形象,增强群众信任,接受群众监督。通过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组织“惠民菜篮子”门店与50多家农产品企业开展农超对接,促进产销合作,扩大社会影响。
(本报记者 贾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