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网消息 今年以来,淮南市抢抓“春日经济”发展机遇,以“影视+”“农业+”“非遗+”“生态+”“党建+”为突破口,推动乡村旅游从单一观光向沉浸式体验升级。
影视赋能,打造春日经济新引擎。借助央视热播电视剧《六姊妹》“流量”,以其核心取景地九龙岗时光小镇为重点,一体推进红旗照相馆、淮上码头、老北头菜市等拍摄地修复改造,开设“跟着《六姊妹》游淮南”精品旅游线路,推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城市记忆和研学旅游等一批旅游新业态,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旅游服务水平。今年春季以来,时光小镇游客呈现“井喷式”增长,日均接待游客量超1.2万人次,成为全国游客争相打卡的文旅新地标。
农旅融合,构建四季产业新模式。借助今年“春日经济”强劲东风,成功召开2025淮南牛肉汤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电商直播带货、《六姊妹》粉丝见面会暨万人共品淮南牛肉汤等一系列活动,大会现场集中签约29个项目,总投资近122.21亿元。目前全市共有牛肉汤全产业链企业235家,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320亿元,淮南牛肉汤正从“特色产品”壮大为“规模商品”、从“小众单品”升级为“网红爆品”、从“地域名品”转化为“文旅潮品”。组织12家企业参加2025“游购乡村”文旅消费迎春过大年活动,企业展销额在全省各地市排名第一,获省文旅厅表扬。精心策划举办2025“皖美食光·相聚淮南”乡村旅游活动,着力打造“可玩、可购、可传播”的乡村旅游消费新场景。
非遗活化,培育文化消费新场景。搭乘2025春日经济快车,淮南武王墩墓展示利用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开工,预计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量将突破100万人次。深入挖掘寿县古城、八公山等楚汉文化特色资源禀赋,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持续火热,今年一季度接待游客22.8万人次,同比增长24.3%;“二十四节气馆”建成开馆,春季以来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实现收入200余万元,仅清明三天就吸引了9000多人打卡参观。举办寿州古城“迎春礼”“入城礼”、寿州锣鼓争霸赛、安丰塘龙舟大赛、“二月二龙灯会”等品牌活动,推出八公山梨花诗会、万亩油菜花海等踏青路线,开展“花车巡游”“穿越国潮快闪秀”、“阳台音乐会”、汉服游园会、中法音乐节、纸鸢节、农历三月十五民俗文化交流活动等主题文旅活动,盛况空前。在淮南首个文旅街区——春申里街区举办青年音乐节、非遗艺术展、古风演艺巡游等文旅活动,打造“楚韵穿越漫游场、城市文化新绿洲”,春申里文旅街区和春申书局荣获2025“春游江淮等您来”优秀新产品新业态案例。
生态转化,探索乡村旅游新路径。以点带面、多点开花推进“珍珠串链”淮河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淮河水利公园、淮河大堤彩虹观光道、六姊妹公园等建成开放,丰富春季旅游体验。实施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综合改造,建成并开放了春申湖湿地公园,修复水域1200亩,开发湿地观鸟、生态研学、健身游乐等春季文旅项目,接待游客15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增收。将九龙岗镇王楼村打造为农文旅深度融合示范村,被誉为“淮南小洱海”,3月中下旬接待游客8.5万人次。以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梦幻冰城(冰水)、地热温泉(泉水)为核心打造“三滴水”特色文旅品牌,推动“春赏花、夏咏荷、秋品蟹、冬沐泉”沉浸式文旅体验,着力打造皖北生态文旅新名片。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推出“春天里的中国”“淮南段淮河”,将淮河淮南段美景展示给全国观众。
党建引领,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在《六姊妹》主要取景地九龙岗镇设置“红心聚力‘九’久为民”党群服务驿站7个,组织100余名党员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解答游客咨询,维护停车秩序,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游客旅游体验,通过搭平台、育队伍、优服务,形成“红心聚力‘九’久为民”文旅+党建特色品牌,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流量变现”与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向赋能。组建“‘九’久为民”文旅宣讲团,选育一批网络达人、《六姊妹》群演、星级党员和青雁后备干部,广泛开展“淮南文化大家谈”“矿区记忆”“红色基因薪火传”等公益宣讲和导游服务,目前已培育讲解员32名,开展公益宣讲450场次,服务游客5.3万余名。
(通讯员 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