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光到“发光” 镜头内外皆是爱 淮南记者张扬帆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合肥晚报消息   4月28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一位来自淮南的男子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仅是一名中华骨髓库志愿者,还是一名记者。在此之前,他已经通过自己的镜头,报道了约60期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的新闻。从“记录者”变“捐献者”,他说,终于到自己接过这份生命的“接力棒”了。

张扬帆,淮南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与红十字结缘20余年,报道了红十字会相关的多项工作。每一次采访,对于他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那些志愿者和捐献者都是身边的普通人,他们义无反顾、克服种种困难毫不犹豫捐献‘生命种子’,挽救陌生患者生命的感人故事,让镜头里也充满着感情。”也正因如此,他希望,自己也能有机会挽救他人的生命。

除了做好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报道,平日里,张扬帆还主动承担起宣传动员的“责任”。常向身边人介绍造血干细胞捐献,用自己亲眼所见的真实事例,耐心地打消他们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种种误识和顾虑。

2020年8月的一天,张扬帆来到淮南龙湖路地下商业街献血屋,采访暑期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动员的大学生志愿者。当他看到年轻的志愿者们冒着高温热情卖力、不厌其烦地向过往的行人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张扬帆再次被深深感动。于是,采访之余,张扬帆放下摄像机,卷起袖子献血并留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

今年3月10日,工作人员在中华骨髓库再动员的通知单中看到了熟悉的名字——张扬帆,十分惊喜,立马打电话通知他。正在午睡的张扬帆瞬间清醒,既激动又疑惑,“这回是真的轮到我了吗?”“那没有任何问题!”

在接下来的高分辨率配型采样、体检等一系列捐献前的准备工作中,只要工作人员一个电话,张扬帆便会毫不犹豫地积极配合。他深知,这是拯救生命的机会,容不得半点拖延和犹豫。

4月28日,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张扬帆成功捐献231毫升“生命的种子”,将挽救一名陌生患者的生命。

合新闻记者 任海怡

安徽网淮南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生命,捐献,干细胞,造血,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