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合肥在线报道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靠什么?
比如,项目,市场,环境……答案不一而足。
淮南,这次给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切入点”——他们从热气腾腾的“一碗汤”入手,力求撬动一个“大循环”,做好一篇“大文章”。
前几天,一场高规格的2025淮南牛肉汤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淮南启幕。
显然,将“牛肉汤”作为鲜明主题,自然有其深层次的考量,彰显出“美食开路”“产业引领”的坚定决心和打造“飘香牛肉汤 文旅新动能”的十足信心。
当日,淮南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美食盛宴——“万人共品淮南牛肉汤”活动。
3月29日,“万人共品淮南牛肉汤”活动现场,厨师们正用特制大锅熬制淮南牛肉汤(央广网记者 鲍玉婵摄)
面对热气腾腾的“一碗汤”,万人共品,烟火气十足,将幸福与热情汇聚于一锅,瞬间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无疑,氛围热烈的背后,盛满了各种生动的元素和未来发展的愿景。
“一碗汤”里有历史。
这碗汤,何以香飘世界?
纵观历史,淮南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江淮分水岭,孕育了优质黄牛、高蛋白大豆、红薯粉丝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尤其是两千多年前淮南王刘安首创的“豆腐之法”。这些优质资源绿色有机、相融交织,在匠心熬制中终成“一汤融百味”的味觉体验。
有趣的是,网民普遍关注的武王墩和牛肉汤之间也有了相互关联的文化符号。
西汉时期《淮南子·齐俗训》中记载的“烹牛为飨”“煎熬燎炙”,是与淮南牛肉汤有关的最早文字。2024年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出土了青铜器、漆木器、玉石器等文物1万余件(组),其中口径89厘米的三足大鼎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战国鼎之最。
让网民更为无限遐想的——鼎内碳化的牛骨,更是引发了对淮南牛肉汤起源的多重猜测。
“一碗汤”里有商机。
一组数据让人十分震撼——如今15万家淮南牛肉汤店遍布中国各地,甚至在新加坡、泰国、新西兰等国家也有淮南牛肉汤店。
当然,除了味蕾的吸引力,作为淮南市的特色小吃——牛肉汤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经过多年的发展,淮南牛肉汤逐渐演变为一张靓丽的地方名片。每一种香料、每一片牛肉,都烙印着本土文化的脉络,见证着时光的流逝。
一顶顶桂冠接踵而来——淮南牛肉汤先后被纳入中华营养早餐工程、中国旅游金牌小吃、首批“中华小吃名录”等,其制作技艺更是跻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的美食地图上,淮南牛肉汤如同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无数的食客驻足。
“火爆”的原因还有——文旅的融合。
当前,淮南市抢抓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和《六姊妹》电视剧热播机遇,统筹寿县古城、八公山景区、焦岗湖湿地、九龙岗时光小镇等各类资源,推出“品味牛肉汤、体验淮南游”等美食文旅新品类,推动“引客入淮”。
Y055淮南“六姊妹”影视专线非常受欢迎,不少合肥人前去打卡。
可谓是——一部剧带火了一座城,一碗汤吸引了无数人。在千百年的发展中,这碗汤承载了深厚底蕴,历史人文凝其魂,山河馈赠铸其味,市井烟火聚其气,镌刻着千年文化的独特印记。
“一碗汤”里有未来。
千年传承,香飘世界。有吸引力就有感召力,有感召力就有发展的巨大潜力。
在时代的发展风口,这“一碗汤”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味觉体验,不仅是淮南人舌尖上的乡愁、文化传承的纽带,更是产业发展的引擎,创造了巨大市场,蕴藏着重振雄风的重要契机。
近距离观察——这次大会集中签约项目29个,总投资122.21亿元,为淮南打造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注入新动能。
不止于此,淮南市提出,要把淮南牛肉汤打造成安徽绿色食品产业的“顶流”、中国美食的“网红”、世界餐桌的“常客”。
“顶流”“网红”“常客”的背后,需要进一步演绎产业蝶变,打造原料供应新标杆、产业集群新高地、文旅消费新地标,需要从门店经营到标准化工业生产、从“小特产”到“大产业”实现精彩转变,书写奋发有为往前赶的大文章。
以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汤”为纽带——连接起城市的温暖与文化,淮南这座城市的美味之路,才刚刚开始,我们拭目以待!
皖中评特约评论员 飞扬(资深时评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