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早报消息 以案释法守护“她权益”!在“三八”维权月期间,市妇联联合司法部门发布四大妇女儿童维权典型案例,通过家庭暴力干预、未成年人健康权维护、跨省探视纠纷化解、特殊群体法律援助等具有示范意义的司法实践,展现基层维权网络与司法力量的高效联动。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案件”背后,是妇联组织与司法机关用法律铠甲筑牢权益屏障的大作为,既有守护人身安全的雷霆手段,更彰显了扶弱助困的法治温度。
案例一:向家暴说“不”,人身安全保护令全力以“护”
家庭暴力是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中的突出问题,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孙某在社区妇联和司法部门的帮助下,成功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并摆脱暴力婚姻,开启了新生活。这一案例展现了基层妇联组织和司法部门在反家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孙某与丈夫孙某某结婚多年,长期忍受家庭暴力。2023年7月23日,孙某某因琐事对孙某实施暴力,其子报警后,警方发放了家暴告诫书。然而,孙某某并未悔改,于8月11日再次对孙某进行恐吓和拉扯。当地妇联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孙某,经过多次耐心开导,孙某终于鼓起勇气寻求帮助。
在社区妇联和法律援助的支持下,孙某于9月4日成功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并于11月8日通过法院调解离婚,结束了这段充满暴力的婚姻。当地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家庭暴力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帮助受害者重拾生活信心。”
本案展现了基层妇联组织和司法部门在反家暴工作中的联动协作,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妇女权益,呼吁社会关注家庭暴力问题,鼓励受害者勇敢求助。
案例二:携手法援进社区,便民服务暖人心
79岁的刘某兰因孙女马某悦的抚养权问题求助法院,谢家集区人民法院与区妇联携手送法进社区,通过便民开庭帮助她顺利获得抚养权,展现了司法为民的温暖与高效。
刘某兰的孙女马某悦因父母双亡成为事实无人抚养孤儿,日常生活和学习事务办理存在诸多不便。2024年4月24日,刘某兰电话求助谢家集区人民法院,希望将孙女的抚养权变更到自己名下。谢家集区人民法院立即联系区妇联,决定为刘某兰提供法律援助。
5月7日,区妇联、法院、镇妇联及社区工作人员入户了解情况,并于次日将社区会议室布置成简易法庭,进行便民开庭。经过审理,刘某兰顺利获得了孙女的抚养权。庭审结束后,刘某兰紧紧握住妇联工作人员的手,眼含泪花表示感谢。
本案通过送法进社区、便民开庭的方式,解决了高龄老人的实际困难,展现了司法为民的理念和基层法律服务的人性化与高效性。
案例三:校园纠纷巧调解,守护未成年人权益
两名初中生在校园内发生冲突,导致健康权纠纷。凤台县人民法院通过调解明确各方责任,妥善解决纠纷,展现了司法部门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中的重要作用。
2023年5月30日,凤台县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刘某甲与刘某乙在教室内发生矛盾并引发肢体冲突,导致刘某乙牙齿受伤。事发后,双方家长对后续治疗费用产生分歧,刘某乙将刘某甲的父母、学校及保险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赔偿15000余元。
承办法官在开庭前积极开展调解工作,通过释法明理明确各方责任。最终,各方达成调解协议:刘某甲的监护人承担60%的责任,刘某乙自行承担30%的责任,学校承担10%的责任并由保险公司理赔。刘某甲的监护人当庭履行了赔偿义务,保险公司也在履行期内完成赔付。
本案通过调解明确学校、家长和司法部门在未成年人保护中的责任分工,呼吁学校加强安全管理,家长履行监护责任,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案例四:跨省探视纠纷巧化解,基层调解暖人心
颜某某从广东惠州驱车前往淮南,只为见到许久未见的孩子。在潘集区高皇镇妇联的调解下,她不仅见到了孩子,还与丈夫重新建立了联系,展现了基层调解工作的力度与温度。
颜某某与丈夫段某某因感情不和分居,段某某将孩子带回淮南后拒绝让颜某某探视。2024年3月26日,颜某某从广东惠州驱车前往淮南,向高皇镇妇联求助。高皇镇妇联、段岗村妇联迅速介入,通过法律宣传和亲情劝解,成功说服段某某及其家人。
3月27日,段某某主动联系颜某某,并带着孩子与她见面。颜某某对镇妇联的调解工作表示感谢,并表示将与段某某继续协商夫妻关系和子女抚养问题。
本案通过基层调解工作化解跨省探视纠纷,展现了调解员的多角度劝解技巧和基层调解工作的力度与温度,呼吁更多家庭通过理性沟通解决矛盾。
结语:以法律之盾守护权益之光
这四个案例从家庭暴力、未成年人权益、便民法律服务到跨省家庭纠纷,全面展现了我市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中的积极举措和显著成效。通过基层妇联组织和司法部门的高效协作,这些案件不仅得到了妥善解决,还为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今后,我市将继续发挥基层妇联组织和司法服务的优势,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支持,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也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以法律之盾守护权益之光,让每一位妇女儿童都能在阳光下幸福生活。(记者 孙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