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楚文化“地下宝库”,讲述精彩文脉故事

淮南市武王墩战国晚期一号墓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榜单。这是安徽考古首次在该项评选中获殊荣。作为历史的见证,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发掘成果生动展现出江淮大地上绵延不绝、异彩纷呈的中华文脉。

考古的“钥匙”,开启了安徽楚文化一座辉煌的“地下宝库”。淮南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国高等级墓葬,填补了楚系墓葬考古中最高等级九室墓的空白,墓主人身份初步确定为战国末期的楚考烈王。淮南武王墩墓考古,书写了一个连通古今、气象万千的中国文化故事。被媒体深入传播的考古进程,成为展现地域文化底蕴、引领公众认识亲近安徽的文化课堂。在“最牛楚王墓都埋了些啥”的公众追问中,在“用成语故事打卡楚考烈王朋友圈”的趣味互动中,人们对多元一体、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有了更深的认同与崇敬。

武王墩墓考古成果令人惊叹。刷新楚大鼎尺寸纪录的铜鼎,展现出楚国青铜重器追求力量与气势融合的巅峰艺术之美;成套的青铜器、数量和种类空前的漆木器,以及椁室盖板上100多句、近千字的墨书文字,都承载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武王墩墓考古发掘,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以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资料。考古遗迹和文化瑰宝重见天日、重获新生,将让更多人能够在触摸历史中感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在楚国800多年的历史中,寿春是最后一座都城。淮南,有依山傍水、城垣犹在的寿县古城,有灌溉农桑、清波荡漾的先秦水利工程安丰塘,有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武王墩墓是蕴涵着丰富知识、智慧、艺术的宝藏,将在未来的考古研究、遗产保护、科普研学、文旅融合等方面发挥其巨大的综合价值。

从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到海昏侯的金器,从马王堆的帛书到武王墩的铜鼎……一处处重大考古发掘,让沉睡地下的文物鲜活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化作发展征程上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淮南市将武王墩墓遗址保护融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打造运营成全国知名IP, 将发挥乘数效应,积淀在安徽的厚重瑰丽楚文化,将变成文旅发展的金名片,打造文化双创的聚宝盆。

( 吴晓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