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成效显著

淮河早报讯  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约810万亩,秸秆常年可收集量约290万吨,2023年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1%,秸秆产业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比例达57.66%……近年来,淮南市按照“核心技术—领军企业—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秸秆利用“高值化”发展,已培育出500吨以上秸秆产业化利用企业102家,年利用秸秆111.57万吨,于2022年、2023年获省政府表彰激励。

在12月20日至21日举行的2024安徽秸秆暨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上,淮南32家“两利用”企业集中参展,生动展现了全市在“两利用”方面的成果转化情况。

点草为金,由“柴”变“财”。“在秸秆利用方面,特别是我们当地大量的草莓秧,之前都不会利用,现在经过专家指导,颗粒饲料已经研发成功,不仅解决了秸秆利用的困扰,更提升了当地群众的收入。”在生众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展台前,负责人刘治荣告诉记者,秸秆的有效利用还带动了当地就业,很多当地老人向合作社提供草莓秧,“光是草莓秧的收购就达到几十万元”。

秸秆变肉,变废为宝。淮南馆内香飘四溢,淮南白蓝集团生产的淮南牛肉汤让不少参观者驻足品尝。“我们白蓝集团的淮南牛肉汤采用的是淮南当地黄牛肉,而这些黄牛所食用的便是秸秆利用生产出的饲料。”淮南白蓝企业集团总经理周静介绍说,通过秸秆循环利用模式,不仅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也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当地生态效益的提升。

与白蓝集团展台仅有一墙之隔的凤台县安徽润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展台前,1000亩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模型令人眼前一亮。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为推动现代循环农业发展,该公司自主研发了“利用养殖场沼液生产水生蔬菜技术”“绿尾狐藻高效生态治污技术”以及“水生植物高效饲料化加工利用技术”三项核心技术,实现了低成本生态治污、水生蔬菜生产和畜禽养殖三者有机结合。

据悉,除了32家企业集中参展,淮南市还推荐了“线上云展”展示企业22家。同时,在本届博览会项目推介签约仪式上,全市共签约项目10个、签约总金额15.1亿元,单体项目签约金额1亿元以上的6个。其中,寿县“年产双孢菇7万吨及果蔬罐头加工5万吨项目”签约金额7.8亿元,成为20家台上签约项目之一。潘集区投资1.1亿元的“年产20万吨生物有机肥及沼气综合利用项目”、凤台县投资1.15亿元的“安徽君帅食品有限公司畜牧养殖及深加工项目”和投资1.298亿元的“钱庙乡肉牛繁育牧场和牛肉深加工项目” 进行了现场集中签约。

下一步, 淮南市将充分利用展会、博览会等重大平台,搭建起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成果展示、技术集成、要素集聚的交流合作平台,持续推动全市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向更高水平、更好效益迈进。(记者 尚家起 摄影报道)

安徽网淮南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