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盘活低效用地破解工业经济发展空间瓶颈

据淮南日报消息  土地是工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合理用好每一寸土地,让寸土生寸金,是新时代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亩均效益的必然要求。但用地低效、形态破旧、产业低端,一度成为制约工业用地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近年来,淮南市紧紧围绕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存量、做优增量,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破解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瓶颈,积极探索提升工业用地“含金量”的高效路径,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通过一企一策抓好盘活工作,今年以来,淮南全市已经盘活低效工业用地1872.24亩,闲置低效工业厂房16.9万平方米,利用盘活闲置低效工业资产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户,有力提高了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提升了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

零地技改,增容提质

低效工业企业依法依规通过提高开发强度、增加建筑容量、开发地下空间、建多层标准化厂房、实施“零增地”技改等方式增容提质,全面节约集约工业用地。

淮南经开区华尔特科技公司利用存量土地开展“零增地”技改,建设煤矿辅助运输装备产能生产车间及辅助生产设施,及时承接母公司新研发产品实验和生产环节扩大产能,有效盘活企业低效用地29亩,建成后可安置就业60人。该项目作为淮南经开区内老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示范项目,以“零增地”技改实现了从研发到生产的顺利融合,有效提高了企业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

腾笼换鸟,提档升级

采用双招双引与腾笼换鸟相结合的项目嫁接方式,最大程度利用低效工业用地和闲置低效工业厂房,让新招引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达产,推动地方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寿县部分乡镇园区的粮食加工、服装服饰等传统产业企业因市场、经营等原因导致企业效益严重下滑,土地产出低效。县政府与属地乡镇共同发力,以腾笼换鸟方式分别引入冷链、塑胶等新公司进行盘活替代,合计盘活低效工业用地30.8亩。

凤台县原工谷产业园内企业长期低效运营,县政府坚持主导产业布局,将园内原有的11户企业整体迁移、盘活出清,为中环低碳光伏产业基地三、四期项目整体供地243.5亩,重大项目得到有序推进,低效用地得到赋能盘活,产业结构得到提档升级。

淮南高新区某企业为2023年度亩均效益评价D类企业,闲置厂房达5000平方米。管委会利用该闲置厂房成功招引一户新材料企业入驻,新企业已于2024年初升规,达到了闲置资产盘活与规上工业企业培育的双重效果。

平台运作,收储重建

坚持以用为先,鼓励政府国资平台对低效工业地块进行收回、收购,结合招商引资重新供地开发建设,因地制宜推进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再利用。

大通区某企业长期停产、土地闲置,区平台公司通过拍卖购得土地后招商引入集成房屋科技产业园项目,整体盘活闲置工业用地216.5亩。田家庵区某企业原有低效工业用地16.3亩,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区平台公司对企业用地进行收回,招商引进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煤化工园区两户企业因项目停滞,28.33亩土地长期闲置,园区平台公司洽谈将地块收购后,部分工业用地被整体纳入园区高端材料深加工产业园项目,进一步充实了园区主导产业项目用地。

复合利用,产教融合

工业企业利用存量土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满足差异化、复合型的产业用地需求,探索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的建设用地供应新模式。

谢一矿望峰岗井及选煤厂原有闲置低效工业用地350亩,占地面积大,盘活难度高。谢家集区结合实际情况,利用老厂区办公楼、宿舍楼、食堂、运动场等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优势,在原址上引进建设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春申湖校区项目,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复合型开发利用。该校区目前已投入使用,不仅大面积盘活了原有低效工矿用地,更推动了淮南市产教融合、产城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源头管控,严格准入

坚持落实项目全周期节约集约用地理念,强化工业用地项目源头管控、联合审查、严格准入、产业集聚发展,实现产业项目精准集约供地,避免被盘活的工业用地再次低效闲置。

潘集区、八公山区建立由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合会商机制,对新上项目规划选址、固定资产投资、亩均税收等进行论证,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及合作需求,坚持源头把关,量体裁衣,从源头上保证项目质量,推动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减量。毛集实验区某企业存在19亩低效工业用地,管委会将企业内的低效用地收回后,经过项目需求对接和论证,转让给某机械加工企业,实现了土地的盘活再利用。

通讯员 王 鹞 记者 周 玲

安徽网淮南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企业,低效,闲置,盘活,工业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