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淮南日报消息 根据全市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淮南市60周岁以上老人常住人口68.2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2.55%,淮南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答好养老这道“民生题”,近年来,淮南市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养老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幸福养老 舒心畅‘淮’”的养老服务品牌,让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聚焦主业突出顶层设计,搭建养老体系“四梁八柱”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淮南市始终坚持高位推进养老服务工作,保障政策供给,强化制度创新,下好养老服务统筹发展“一盘棋”。
坚持党委引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对养老工作作出批示,成立市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保障养老工作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坚持政策引路,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淮南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政策,制定40余个配套文件,养老服务政策体系连成线、形成面、织成网。坚持规划引航,印发《淮南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编制《淮南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实施10大工程、夯实5个支撑、实现4大目标,打造“幸福养老 舒心畅‘淮’”养老服务品牌。
聚焦事业突出基本普惠,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近日,田家庵区老年公寓组织开展了“清凉夏日 爱老敬老”活动,工作人员为老人送上西瓜、绿豆汤等,陪老人拉拉家常,为老人打扫卫生,为老人送上一份心连心的清凉和关爱。
尊老爱老情怀,发乎于心,践之于行。我市细分需求,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为老人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
顺民意,推行机构运营管理新举措。采取县级统一管理、乡镇自主运营、部分服务外包、委托社会力量运营等方式,推动公办养老机构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公办养老机构收住社会老人。目前,全市养老机构169家,社会力量运营机构占比达66.86%。
惠民生,走出社区居家养老新路径。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成3家示范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在全省率先开展“物业+养老服务”和失能老人帮扶行动试点,为周边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康复护理等居家服务。聚焦高龄、失能、残疾等困难老人需求,按照户均3000元标准,完成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359户,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20张。
暖民心,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老年协会、社工组织等作用,推动农村幸福院建设运营,探索“1(农村敬老院)+N(农村幸福院)”和养老积分互助模式。2024年以来,全市共开展互助养老3万余次。
聚焦产业突出多维融合,激发养老市场发展活力
我市坚持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着力打造“幸福养老 舒心畅‘淮’”养老服务品牌,加快构建“兜底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养老服务新格局,满足老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
在项目落地上务“实”。投资1.6亿元的淮南东方健康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即将建成投用;投资7500万元的寿县养老服务中心正在有序建设中;投资1.2亿元的市级老年公寓,由市中医院与合肥九久夕阳红公司合作运营,致力打造为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在区域合作上求“深”。深化与上海闵行区结对帮扶合作,共同开展养老护理培训,共建舜新家苑等淮南·闵行异地康养基地四家。
在医养融合上重“效”。全市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30家机构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3家机构被评定为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推进医养结合试点,探索在寿县窑口镇养老服务中心、田家庵区老年公寓等机构设置一级医院或护理院,实现医保定点报销。
聚焦专业突出人才培养,促进养老队伍持续壮大
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我市坚持人才驱动,在引才育才留才上下功夫,致力于打造出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强化人才合作链,依托淮南联合大学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遴选东华颐养院等优质养老机构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召开“政校行企”交流会,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人才培训,满足机构“点单式”用工需求。建立人才招聘链,线上开设招聘专栏,线下举办招聘会,链接高校开展招聘,实现养老岗位用工精准对接。补全人才政策链,出台养老从业人员学费补偿和入职奖补办法,为优秀从业人员申报“五一劳动奖章”“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提升职业归属感。
聚焦行业突出综合监管,实现养老行业规范运行
安全是“一”,“一”失万无。我市坚持从“一”出发,强化综合监管,推动养老行业规范运行。严守安全底线。落实消防、食品、养老诈骗等安全防范重点,确保机构安全稳定运营。严格服务标线。落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等基本规范,开展服务标准化评估检查,提升服务质量水平。严控流程红线。落实养老机构备案管理办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养老机构备案等公共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下一步,我市将坚持机构社区居家一体化、医康养一体化、城乡一体化、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路径,积极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为老人提供更加精准、更加专业、更加方便的养老服务,用心用情用爱托起最美“夕阳红”。
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