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式考古”在线揭开武王墩“盲盒”

据合肥晚报报道   “关注我,带你体验追剧式考古记录。”视频里,伴随清晰简洁、稳健浑厚的男播音,一件件被泥土包裹着的文物故事,一场对话悠久历史的“盛事”,在手机屏幕前娓娓道来。“长啸·武王墩考古日记”——自2024年5月21日开更以来,这一短视频内容账号,吸引了大批观众参与线上“考古”。

“考古日记”并不在此前的设计范围

距离淮南市寿县往东15公里左右,北依舜耕山,有着一处高大土墩。在这里,一座沉淀了2200多年的“地下宫殿”最近走进了大众视野。

今年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淮南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聚焦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初步判断,武王墩墓系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王级墓葬。5月14日,安徽省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结合墓葬规模、结构、出土文字材料与文献史料等综合分析,初步判断武王墩墓主身份可能是《史记·楚世家》中记载的楚考烈王。

“大家好,我是长啸,今天就由我来带大家追剧式观看考古现场。”5月21日,一条叙事考古的短视频刷屏很多人的朋友圈,视频里的长啸双手抱拳,鼻上挂着一副朴素的红框眼镜,向观众发出了真挚的“邀请”:“一起打开武王墩这个‘考古盲盒’!”

出生于合肥的长啸是央视著名主播。今年3月,作为武王墩考古发掘记录者,长啸正式入驻武王墩发掘工作现场。“我是在吊第一根椁木的时候进驻的,考古日记短视频不在此前的设计范围。”长啸介绍,广电出身的他踏足短视频,可以说是一次特别的尝试,“目前的效果,有点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

有幸打开武王墩这个“考古盲盒”

2020年8月3日,武王墩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多名专业考古人员开始脚踩厚泥,深入地下,一点一点擦拭掉时间的尘土,还原武王墩最本真的样貌。

“镜头前看似只有我一个人,其实主要依托团队的力量,彼此合作、相互成长。”长啸说。4年前,考古日记团队进驻,近10个人长期驻扎在这里,和考古队一起生活、工作。

趣味性记录挖掘工作的周期进展,用比喻的手法阐明盗墓贼的不法之举,再到亲临文物展览现场……不同于死板的知识分享,视频里的长啸,始终在用故事化的口吻以及记录者第一人称视角,向观众生动讲述着考古中的精彩。

“其实是枯燥的,一般是两个机位,始终在考古工地上做最忠实的记录。”团队成员介绍,能够发现一件文物,本身是非常愉悦的,但是在漫长的发掘过程中,枯燥似乎是主题,比如光是吊椁木的过程可能就需要两个月左右。

但,长啸和他的团队却有将枯燥变有趣的本事:几乎每天一更的视频,搭配上充满亲和力的腔调,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当新闻主播式的讲解方式遇上考古,犹如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很快就在视频平台中出圈。“太喜欢老师讲故事的感觉了。”视频一出,网友纷纷点赞,更有一批忠实粉丝每天等待视频更新。

作为考古日记的主讲人,长啸也有“发愁”的时候,当原先储备的知识无法应对这几千年前的文明,焦虑的情绪便会袭向心头。

“面对许多出土文物,你却没办法对其做描述,其实会很受挫。现在公众考古热度很高,要做到表达准确,知识储备或者经验要达到条件反射的程度。”然而长啸并没有因此而胆怯,查阅书籍、与考古专家会面洽谈,他始终努力拓宽知识面,“要将每一篇考古日记都写好、讲好,观众才能看得好、听得好。”长啸说。

成为考古的底稿和文明的史书

“考古日记”每一期的主题如何确定?据团队介绍,主题随着考古发掘现场的进程来定。

长啸表示,很喜欢在视频平台上讲解平均时长5分钟的考古故事,像日记一般精简,又能够有效将考古过程中的亮点悉数摊出,供观众们驻足欣赏观看。他认为,这是让漫长单一的考古工作走进大众心里的有效途径。

事实也确实如此,发布的作品里,除了和观众彼此探讨武王墩的文物内容与发掘故事,长啸还会收到他们的“催更”。“一天一集是有点慢的。”“到点了,怎么还不更新?”苦笑之下,长啸只能回一个简单的表情。

视频热度高涨并没让长啸完全沉浸在高兴中,他特别担心另一种情况的发生,“如果大家都只爱看短视频了怎么办”?端坐在椅子上的长啸,眉头紧皱。

将考古过程中的趣味故事以及精彩文化摘录出来固然是吸睛的一种手段,但长啸也忧虑观众会因此失掉对其他考古内容的探索欲,这是他并不期待的发展走向。

“考古是一件特别慢的事情,发掘是缓慢的,其中的精彩,我们也应该要慢慢说。”未来,长啸和考古日记团队将会推出一部精心打磨的考古纪录片,以作为长留于世的报告,要经得起推敲和考验。在他看来,这是记忆的凭证,是考古的底稿,也是文明的史书。

眼里除了考古就只有彼此

深入考古现场,长啸对时间有了更宏观的概念。武王墩里的考古人员,生活并不以天来计数,而是以年来计数。在长啸眼里,一支考古团队深入坑下后,就已经是长期并肩作战的伙伴了,“好几年的时间里,大家的眼里除了考古,就只有彼此了”。

除了驻地的考古队,各地专家也会不定期来进行指导。比如在椁木起吊过程中,有专家来指导椁木是怎样排列和相互组合的,以及存放的条件、如何进行日常维护。

“他们就像会诊一样,平常有些小毛病自己能解决;如果遇到涉及专业比较深、交叉项目比较多的情况,就需要共同商议。”长啸介绍,有些专家难得来,逮着机会就会搭建临时演播室,对专家做采访,只不过这些暂时无法在短视频中体现,“但将来会作为纪录片的重大素材出现”。

随着辛苦而来的,是见证的喜悦。长啸感慨,在文物露头的那一瞬间,整个考古空间内都会充斥着兴奋的氛围。“无论是在库房里的人,还是在做清洁整理的人,每当有一个新文物出土的时候,大家的兴奋是溢于言表的。”

比如,当巨大的青铜鉴被洗去泛黄的泥土,以一种沉稳而又厚重的色彩亮相在众人面前时,所有人脸上都不约而同地挂起了笑容。喜悦的情绪也传到了长啸这里,兴奋的他将这一场面完整地记录下来,作为当天的考古日记。

团队成员介绍,纪录片现在正在紧张的后期制作中,未来将以完整的视频形式向公众展现一个独一无二的武王墩“考古报告”。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书浒 刘畅

安徽网淮南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考古,日记,视频,武王墩,长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