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新闻网消息 考古这把打开时光之门、回溯文明源流的钥匙,正开启安徽楚文化一座辉煌的地下宝库。
舜耕山边,瓦埠湖侧,经过连续4年的勘探、发掘,尘封千年的武王墩墓严谨科学有序地“开箱”,成为全国考古发掘研究的“顶流”项目,在省内外掀起新一波“考古热”“文保热”。
“‘最牛楚王墓’都埋了些啥?”“用成语故事,打卡楚考烈王的‘朋友圈’”……相关话题不断引发网络热议,璀璨古代文化同人们与日俱增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在淮南考古现场撞出时代火花,考古不再高冷,公众好奇心爆棚。
考古工作者打捞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中失落的恢弘历史记忆和文化气象,被更多人看见、关注。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发掘仿佛打通了古今“次元壁”,每天都在激起更多公众探讨战国史、关注楚文化、聚焦寿春城。
刷新楚大鼎尺寸纪录的武王墩铜鼎,展现了楚国青铜重器追求力量与气势结合的“鼎”峰艺术之美;保存完整、比较成套的青铜器,数量和种类空前的漆木器,惊艳了现场考古专家;一号墓的椁室盖板上,100多句、近千字的墨书文字,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亟待深入解码……
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超出预期。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为研究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考古资料。出土的文物瑰宝,让人们在回望多元一体、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时,目光里充满认同与崇敬。
万众瞩目的淮南武王墩墓考古,正谱写一个联通古今、气象万千、扣人心弦的中国当代文化故事。
武王墩墓考古发现,将为江淮儿女在文化强省新征途上提供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 这批国宝级文物自地下醒来,更生动有力地呈现文化绵延璀璨、千秋楚韵流长的安徽往事。安徽楚文化的历史轴线,由此长出枝蔓更丰满的细节。被媒体深入传播的考古进程,也成为展现地域文化底蕴、引领公众认识亲近安徽的鲜活文化课堂。
新时代考古更有力度,更有温度。多学科、多平台协作攻关和高科技设备参与从发掘到研究各环节, 最大程度降低考古发掘对于遗迹现场的影响,也为进一步研究留存了更大空间。
武王墩墓是蕴涵着丰富知识、智慧、艺术的宝藏,将在未来的考古研究、遗产保护、科普研学、文旅融合等发挥其巨大的综合价值。
淮南市计划以武王墩墓遗址本体及其历史环境为基础,打造一个5600亩的集保护、展示、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考古遗址公园,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包括武王墩墓遗址博物馆、武王墩墓出土文物展示馆(淮南市博物馆新馆)等场馆及配套设施将在未来拔地而起。
在楚国800多年的历史中,寿春是最后一座都城。淮南,有依山傍水、城垣犹在的寿县古城,有灌溉农桑、清波荡漾的先秦水利工程安丰塘,有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武王墩墓遗址保护融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打造运营成全国知名IP, 将发挥乘数效应。积淀在安徽的厚重瑰丽楚文化,将成为带动文旅发展的金名片、促进文化双创的聚宝盆。
四川三星堆、湖南马王堆、江西海昏侯墓……保护利用好文化遗产,讲好文化故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赋能,可以爆发巨大的能量。打造文化传承创新大IP的切实历史机遇与美好发展前景就摆在面前,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
(吴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