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两千年 一醒惊天下” 武王墩,在淮南!

武王墩一号墓坑(4月16日摄)。 记者 张 越 摄

据淮南日报消息  随着国家文物局4月16日首次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墓考古与文物保护最新成果,武王墩墓“沉睡两千年、一醒惊天下”,催生了“武王墩热”。

人们不禁追问,武王墩墓在哪里?

答案是:武王墩墓,在安徽省淮南市。具体来说,武王墩墓地位于三和镇徐洼村,北依舜耕山,向南则为开阔的平地,西侧为南北向的瓦埠湖,瓦埠湖北端西侧为楚都寿春城之所在。

依山临湖近城,独特的地理位置,预示着武王墩墓等级之高。1981年9月,武王墩墓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武王墩考古发掘计划,2020年被列入“考古中国”课题重点项目。

经考古调查勘探确认,武王墩墓现保存有主墓、陪葬墓、祭祀坑以及长度达148米的车马坑等重要遗迹,整个墓园占地2100余亩。2020年至今,考古工作者重点对主墓进行了发掘,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包含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漆木器、乐器、俑等珍贵文物,其中漆木器数量、种类都是空前的;东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楚大鼎纪录将被改写。国家文物局给武王墩墓的定位是:该墓是经科学发掘的我国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初步推断可能为战国晚期楚国迁都寿春城之后的楚国王级墓葬。

武王墩墓的身后是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楚国在西周早期立国以来历春秋和战国时期,其主体控制区域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带,无论在长江中下游的国土开发,还是在周代政治、礼制、文化、艺术、军事、经济等领域发展,楚国始终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作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是东周时期角逐中华大地和创造华夏文明历史的代表性力量之一。公元前447年,蔡国消亡以后,市域属楚国。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迁都寿春;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所灭。

“楚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取得的可喜成果,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楚文化打开了一扇大门。”考古工作者认为,武王墩一号墓出土文物代表了楚文化的最高成就,它们的年代处在大一统国家即将孕育形成的关键时期,为研究周、秦、楚、汉历史演变和秦汉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及文化形成,以及楚国东迁江淮以后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历史文化图景,提供了系统性的科学考古资料。

“千古文化楚风流,最后精粹在淮南!楚文化不仅属于淮南市、安徽省,更属于全中国、全世界。”安徽理工大学楚淮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高旭说,有“楚风”者必有“楚貌”,有“楚韵”者必有“楚神”!如今,位于寿县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已成为很多楚文化迷必打卡的网红博物馆之一。期待淮南在楚文化学术研究机构、主题性楚文化公园、楚文化城市雕塑、楚文化宣传标识、楚文化城市精神展示等方面能够进一步提升完善,让淮南真正成为国内一座名副其实的当代“楚城”。

武王墩与寿春城遗址遥相呼应,形成贯穿淮南市区西部的楚文化廊带,这一廊带范围内分布有大量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墓葬和中小型墓葬,是淮南地区重要的楚文化文物资源集中分布区。“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是加强这一楚文化廊带文物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举措。”考古工作者说。

目前,淮南市正结合武王墩考古发掘进展,积极推进武王墩墓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现已编制《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规划(2023年—2035年)》,计划以武王墩墓遗址本体及其历史环境为基础,打造一个5600亩的集保护、展示、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展示、弘扬人类文明成果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2022年6月,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被省文物局公布为安徽省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我们将充分利用好本地资源,讲好武王墩墓历史文化故事,加强文旅创意策划,扩大淮南文化影响力和城市美誉度、吸引力,让文物流量变文旅‘留量’。”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张 静 朱庆磊

安徽网淮南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考古,淮南,武王,楚文化,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