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击!淮南全面开展肉类产品专项整治行动

据淮河早报消息 今年“3·15晚会”《梅菜扣肉里的“糟心肉”》案例,引发公众和市场对肉类产品等领域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3月16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从3月16日起,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半个月的肉类产品专项整治行动,集中人力、物力对辖区肉类产品(含预制菜)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地毯式排查和集中整治,切实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当日上午,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前往部分肉制品生产企业、超市、酒店开展突击检查。执法人员重点检查肉制品原材料来源,即索证索票是否齐全,是否具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是否使用含有甲状腺、肾上腺或病变淋巴结的原料肉,生产过程控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情况。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向经营者讲解相关法律法规,督促肉类产品企业依法依规依标准开展生产经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据介绍,此次行动整治重点为肉类产品生产企业、食品流通企业和餐饮服务环节。接下来,市场监管部门将组织对肉类产品生产经营企业逐户开展排查,深入排查在原料把关、生产过程控制、食品添加剂使用、产品出厂检验、进货查验和销售记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坚持一手抓治理,一手抓指导,强化肉类产品企业安全管理责任意识,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构建食品安全统一监管、综合监管、协同监管工作机制,消除监管盲区,有效防控肉类产品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促进我市食品产业健康平稳发展。(记者 廖凌云)

又讯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我省阜阳市食品生产企业使用槽头肉加工制作梅菜扣肉问题后,3月16日,田家庵区市场监管局迅速行动,对辖区肉类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了拉网式排查,净化全区肉类产品生产经营环境,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当日下午,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跟随执法人员来到联华超市中环店看到,执法人员认真检查了超市货架上摆放的各种预制菜,并询问超市工作人员是否销售有涉事企业的产品,要求一旦发现立即下架封存,不得继续销售。在鲜肉区,执法人员对购进肉及肉类产品是不是具有资质的生产企业生产,是否落实索证索票(一票通、检验报告),商品标识标签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进行了检查,要求不得销售槽头肉等劣质肉类制品。

“在看到央视‘3·15’晚会对槽头肉等劣质肉类制品的相关报道后,田家庵区市场监管局即刻部署、即刻行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针对肉类产品的排查行动,对辖区相关肉类制品的生产企业、小作坊、大型商超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排查。截至目前,尚未发现涉事企业所销售的产品。”田家庵区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管所所长王濛表示,下一步将在全区范围内继续开展深入排查行动,同时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展开回头看及相关检查,确保人民群众买到放心合格的预制菜相关产品。

在此,执法人员提示肉制品生产销售企业及预制菜销售企业的经营者们,在发现所经营的产品中有涉事企业产品后,请即刻下架封存,并及时报告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妥善处置,消费者在购买到相关涉事企业的产品时也请第一时间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记者 张明星)

安徽网淮南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产品,企业,执法人员,排查,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