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剪纸 寻常百姓家的非遗艺术

张传锦向学生讲解剪纸艺术

淮南剪纸协会会员作品

据淮河早报消息  巧手剪窗花,春节味更浓。随着春节临近,家家户户都开始装扮起来,其中,剪纸是迎接农历新年的传统习俗,深受人们的喜爱。剪纸取材方便、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所以很多人称其为“窗花”。自古以来,剪窗花、贴窗花都是人们迎春的一种方式,是年俗的一种传承。一张小小的剪纸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蕴含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也将节日装点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张传锦坐在桌前,剪刀翻飞、巧手拨动,一幅幅精美生动、风格迥异的剪纸艺术作品便映入眼帘。出生于剪纸世家的张传锦幼时即接触剪纸,如今已是淮南剪纸的“非遗”传承人。

淮南剪纸是淮河流域民间艺术流传延续下来的瑰宝,是淮河流域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淮河农耕文化的深度体现。据了解,淮南剪纸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民间基础。两千多年来,这项民间剪纸技艺一直在流传,或子承父业,或师徒授受,或朋友相传,薪火不断。近年来,作为市级非遗项目,淮南剪纸多件作品荣获国家级大奖,为宣传淮南、展示淮南形象作出了贡献。

在张传锦看来,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淮南剪纸艺术是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色剪纸,工艺流程采用画、订、浸、刻、染、包等工序,艺术呈现上不仅传承了北方剪纸的粗犷豪放,还吸取了南方剪纸的精巧秀丽。作为淮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张传锦自幼随母亲学习剪纸,承袭了祖辈的传统工艺,“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淮南剪纸人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灵感,兼用夸张、变形、比喻、象征等多种艺术手法,通过剪纸反映出了淮河流域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8年,淮南剪纸协会成立,张传锦担任会长,协会以挖掘保护、传承培训淮南剪纸艺术为己任。在创作中,协会的成员们不拘泥于传统的剪纸技艺和情感表达,淮南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经济生活的现代化发展,使得他们别出心裁地在剪纸中融入高超的毛笔染色技法和独家装裱专利技术,把安徽南北两大“非遗”——宣纸与剪纸融为一体,使剪刀和毛笔、剪纸和绘画有机结合,开创了宣纸染色剪纸的先河,既有淳朴清新的民间剪纸的神韵,又有俊逸潇洒的现代绘画艺术的灵妙,这使得淮南剪纸艺术别具特色、独树一帜。

在宣纸染色剪纸的基础上,淮南剪纸协会大胆尝试,终于跳出单层剪纸的传统模式,采用多层套色剪纸技艺,张传锦也成为最早推出多层剪纸作品的剪纸艺术家之一,同时也是安徽九层套色技术剪纸第一人。

自成立以来,淮南剪纸协会不仅潜心创作,还致力于将剪纸这门古老艺术传承发扬。目前,在淮南喜爱剪纸的人群众多,淮南剪纸协会常态化开展进社区、进高校、进企事业单位等活动,义务教授剪纸技艺,积极推广淮南剪纸艺术,并培养了王文军、张蕾等10余位淮南剪纸传承人。正是有一群人的坚守与传承,淮南剪纸正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记者 廖凌云 付莉荣 摄影报道

安徽网淮南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协会,艺术,淮南,非遗,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