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网讯 药品集中采购是深化医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大举措。今年以来,淮南市医疗保障局坚持以切实减轻患者医药负担为主责,紧紧围绕药品集采过程关键环节,多措并举,有力推动药品、耗材集中采购落实落地。
据悉,市医保部门通过网站、公众号、报纸多种途径宣传药品耗材带量采购,遴选39人组成医保政策宣讲团,分成8个小组,采取互动式、研讨式、对话交流等多种形式,在不影响医疗机构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分批次、分级别及线上线下相结合,对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政策宣讲,确保带量采购政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同时,明确目标任务,分解药品集采任务,组织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等17家医疗机构(医共体牵头单位)加入淮南市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并定期督促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量任务实施,确保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顺利推进。截至10月底,淮南市第一批国家带量采购25个品种42个品规,淮南市采购总金额为1357.2万元,按照药品平均降幅52%计算,节约资金约1470万元左右;第二批国家谈判药带量采购总金额为219.9万元,按照平均降幅53%计算,节约资金243万元,有效减轻了患者用药负担和医保基金支出。
其次,通过贯彻“17+13+X”谈判药和抗癌药“双通道”措施,大幅降低抗癌药价格。如针对非小细胞晚期肺癌新药奥希替尼(80mg),由原来的1765元/片降到510元/片。截至10月底,淮南市“17+13+X”种抗癌药采购总金额为2005万元,按照平均降幅39.52%计算,节约资金1310.1万元。并开通抗癌药品预约通道,群众可提前通过电话或微信预约,药店根据预约品种数量进行采购,既满足了群众购药需求,也减轻了医院药品库存和成本。
下一步,淮南市将严格执行省谈第二批省谈头孢菌素类35个药品品种、省谈94个高值医用耗材、国谈“冠脉支架”类高值耗材和国家第三批药品带量采购工作,把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