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淮南消息 为深入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潘集交警大队积极探索建立交通管理长效机制,以四个“常态化+”模式积极策应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促进辖区交通基础设施规建管协调发展,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工作生活创造更加安全、畅通、有序、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常态化+机制”,领导重视程度空前。大队多次召开会议,传达“创城”工作指示精神,专题研究部署辖区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工作。一是及时总结,积极调度工作。大队多次召开创城专题工作调度会,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分析不足,查找原因,认真总结,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得以落实。 二是实地调研,保证整治效果。10月,大队领导多次到辖区路段开展走访,倾听群众声音,检验秩序整治效果。
“常态化+联动”,齐抓共管作用显著。一是积极与辖区各部门协作,建立志愿者协助高峰岗勤务工作机制,指导带领志愿者实行 “定人、定岗、定时”通过志愿者对路口非机动车和行人违法行为进行现场写保证书等方式,努力提升市民的安全出行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本月截至目前,共劝导教育4000人次。 二是创新模式,联合群众力量共同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走进辖区中小学开展“警校家”护畅护安工作,与校方、家长志愿者共同开展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维护工作。走进社区,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关心群众家门口的路况,力推交通微循环,畅通辖区“毛细血管”。
“常态化+管控”,精准施策战果累累。坚持以常态化工作模式,加强对辖区交通秩序的管控力度,确保交通秩序管理不留死角,切实展现整治新风貌。双管齐下,加大机动车行车秩序管理。一是采取定点查缉和流动巡逻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查处重点查处机动车闯红灯、逆向行驶、乱停乱放,行人乱穿马路等违法行为,对情节轻微的进行现场劝导和教育,对不接受教育或管理的,坚决予以查处。本月来,共现场查处纠违800余起,有效净化了城区交通秩序环境。二是利用监控系统加大非现场采集力度。通过监控系统的抓拍,重点对机动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闯红灯、超速等违法行为进行采集,加大对各类机动车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截止目前,共采集机动车各类违法行为3000余起。
“常态化+宣传”,交通安全深入人心。大队将交通宣传工作贯穿始终,切实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提前谋划,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在整治领导组的统一部署下,大队积极与市电视台等部门进行沟通,结合行动,积极向社会发布创建文明城市各项工作,让广大市民提前知晓文明创建交通秩序整治的意义和目的,营造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二是点面结合,扩大交通宣传覆盖面。文明创建行动进行中,大队利用高峰岗执勤点,积极劝导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以现场宣传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大队还制作了各类交通宣传资料2000余份,结合城区交通管理工作的实际,深入市场、学校、企业、社区等人流集中的场所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通讯员 / 王洪雨)